詳細信息
晶閘管集成智能模塊使用簡介
1、晶閘管智能模塊的應用領域
該智能模塊廣泛應用于控溫、調光、勵磁、電鍍、電解、充放電、電焊機、等離子拉弧、逆變電源等需對電力能量大小進行調整和變換的場合,如工業、通訊、軍工等各類電氣控制、電源等,根據還可通過模塊的控制端口與多功能控制板連接,實現穩流、穩壓、軟啟動等功能,并可實現過流、過壓、過溫、缺相等保護功能。
2、晶閘管智能模塊的控制方式
通過輸入模塊控制接口一個可調的電壓或者電流信號,通過調整該信號的大小即可對模塊的輸出電壓大小進行平滑調節,實現模塊輸出電壓從0V至任一點或全部導通的過程。
電壓或電流信號可取自各種控制儀表、計算機D/A輸出,電位器直接從直流電源分壓等各種方法;控制信號采用0~5V,0~10V,4~20mA三種比較常用的控制形式。
3、模塊的控制端口與控制線
模塊控制端接口有5腳、9腳和15腳三種形式,分別對應于5芯、9芯、15芯的控制線。采用電壓信號的產品只用前五腳端口,其余為空腳,采用電流信號的9腳為信號輸入,控制線的屏蔽層銅線應焊接到直流電源地線上,連接時注意不要同其它的端子短路,以免不能正常工作或可能燒壞模塊。
五腳插口 九腳插口 十五腳插口
模塊控制端口插座和控制線插座上都有編號,請一一對應,不要接反。以上六個端口為模塊基本端口,其它端口為特殊端口,只在具有多功能產品中使用,普通調壓產品其余腳為空腳。
4、各引腳功能與控制線顏色對照表
引腳功能 | 腳號與對應的引線顏色 | ||
5芯接插件 | 9芯接插件 | 15芯接插件 | |
+12V | 5 (紅色) | 1 (紅色) | 1 (紅色) |
GND | 4 (黑色) | 2 (黑色) | 2 (黑色) |
GND1 | 3 (黑色) | 3 (黑白雙色) | 3 (黑白雙色) |
CON10V | 2 (中黃) | 4 (中黃) | 4 (中黃) |
TESTE | 1 (橙色) | 5 (橙色) | 5 (橙色) |
CON20mA | 9 (棕色) | 9 (棕色) | |
5、滿足模塊工作的必要條件
模塊使用中必須具有以下條件:
(1)、+12V直流電源:模塊內部控制電路的工作電源。
①輸出電壓要求:+12V電源:12±0.5V,紋波電壓小于20mv。
②輸出電流要求:標稱電流小于500安培產品:I+12V>0.5A,標稱電流大于500安培產品:I+12V>1A。
(2)、控制信號:0~10V或4~20mA控制信號,用于對輸出電壓大小進行調整的控制信號,正極接CON10V或CON20mA,負極接GND1。
(3)、供電電源和負載:供電電源一般為電網電源,電壓460V以下的或者供電變壓器,接模塊的輸入端子;負載為用電器,接模塊的輸出端子。
6、導通角與模塊輸出電流的關系
模塊的導通角與模塊能輸出的最大電流有直接關系,模塊的標稱電流是最大導通角時能輸出的最大電流。在小導通角(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比值很小)下輸出的電流峰值很大,但電流的有效值很?。ㄖ绷鲀x表一般顯示平均值,交流儀表顯示非正弦電流時比實際值?。?,但是輸出電流的有效值很大,半導體器件的發熱與有效值的平方成正比,會使模塊嚴重發熱甚至燒毀。因此,模塊應選擇在最大導通角的65%以上工作,及控制電壓應在5V以上。
7、模塊規格的選取方法
考慮到晶閘管產品一般都是非正弦電流,存在導通角的問題并且負載電流有一定的波動性和不穩定因素,且晶閘管芯片抗電流沖擊能力較差,在選取模塊電流規格時必須留出一定余量。推薦選擇方法可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I>K×I負載×U最大∕U實際
K:安全系數,阻性負載K=1.5,感性負載K=2;
I負載:負載流過的最大電流; U實際:負載上的最小電壓;
U最大:模塊能輸出的最大電壓;(三相整流模塊為輸入電壓的1.35倍,單相整流模塊為輸入電壓的0.9倍,其余規格均為1.0倍);
I:需要選擇模塊的最小電流,模塊標稱的電流必須大于該值。
模塊散熱條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和短時過載能力,溫度越低模塊的輸出電流越大,所以在使用中必須配備散熱器和風機,建議采用帶有過熱保護功能的產品,有水冷散熱條件的優先選擇水冷散熱。我們經過嚴格測算,確定了不同型號的產品所應該配備的散熱器型號,推薦采用廠家配套的散熱器和風機,用戶自備時按以下原則選?。?br>1、軸流風機的風速應大于6m/s;
2、必須能保證模塊正常工作時散熱底板溫度不大于 80℃;
3、模塊負載較輕時,可減小散熱器的大小或采用自然冷卻;
4、采用自然方式冷卻時散熱器周圍的空氣能實現對流并適當增大散熱器面積;
5、所有緊固模塊的螺釘必須擰緊,壓線端子連接牢固,以減少次生熱量的產生,模塊底板和散熱器之間必須要涂敷一層導熱硅脂或墊上一片底板大小的導熱墊,以達到最佳散熱效果。